2022-03-15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指丁,太阳到达黄经345°,于公历3月5-6日交节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,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饮食起居
随着天气转暖,阳气渐升,人与天地相应,阳气逐渐由内向外,但还未至充盛状态,而且早晚寒气仍盛,温差大需及时加减衣物。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仍需要防寒保暖,顾护阳气,增强免疫力抵御外邪,比如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段外出晒太阳,以补充自身阳气。在饮食方面,饮食宜清温平淡,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除日常生活中的多饮水,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,梨性味甘寒,有润肺止咳,滋阴清热的功效,对于梨的吃法也有生食、煮、榨汁等不同吃法,还可根据自身体质酌加枇杷、莲子、银耳等。
适度运动
情志调畅
惊蛰节气,应顺应肝木升发调达之气,精神上保持愉悦,平和状态,切记妄动肝火,否则易患头晕、耳鸣等疾患,对于心脑血管患者除做好二级预防之外,还需监测血压,若出现头晕头痛则需及时就诊。中风患者除监测血压、做好二级预防外,还可对患者进行康复推拿等治疗,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,肢体康复。
上一篇:春在于养肝
下一篇:负氢离子是生命体中的“能量载体”